地球抖一抖,人类……还是自求多福吧
首页 >> 地震
每年的五六月,总会传来各种大群蛤蟆上街的消息,成年的蛤蟆集体追逐“爱情”的喧闹刚收场不久,新生的小蛤蟆又成群结队地奔赴新的世界。聚居在水泥森林中的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会感到恐惧和膈应。不过,膈应归膈应,蛤蟆与地震先兆之间的关系,难道还有人信吗?
在今年四月,一场持续的强震袭击了苏门答腊群岛,这场让许多人为之惊恐不已的地震在地质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可能标志着印度洋板块的破裂。
欧洲空间局8月9日表示,3月11日袭击日本的海啸所掀起的波浪,一直打到了远在1.3万公里的南极冰架,使得它的部分冰层碎裂成巨大的冰山。其中最大的冰山面积比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面积还大。相关研究结果8月8日发表于《冰川杂志》。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46:23,日本最大的岛——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初公布震级M=7.9,后将震级修正为Mw8.9级。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定的震级为Ms8.6,最后将震级修改为8.8级。Mw是矩震级,而Ms是面波震级的简称。ML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里氏震级。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雷达图像,4月时袭击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baja california)和美国西南部的地震移动了整个边境城市78.7厘米(31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