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已故著名诗人顾城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其实,黑夜所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多得多。因为,黑夜才是我们的故乡,是我们在进化长河中漂泊的起点。无论愿意与否,我们的身体上都已经留下了黑夜不可磨灭的印记。
首页 >> 进化
几年前,我在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参加了一个关于动物行为的研讨会。会末,主办方邀请我们去动物园参观。当我们漫步在被困的野兽之间时,组织者举行了一个奇特的投票活动——哪种动物至善,哪种动物极恶?如你所料提名结果五花八门,但出乎意料,有一种动物的票数脱颖而出,同时夺下了至善和极恶的“桂冠”。
演化生物学是个好东西,因为它经常可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生物学其他领域往往只能回答到“怎样”这一步。不过,“为什么”通常都是很难回答的。其中比较难的问题之一,就是“某某能力为什么没有演化出来”。
一夫一妻制的鸟,雄鸟如果在外面背着老婆搞花头,意味着他能把自己的基因传播得更远更广。可雌鸟去和别的雄鸟搞并没有把基因传播得更远的作用,并且那些婚外情孩子的爹也不会来帮忙带孩子。既然如此,雌鸟为什么会出现通奸行为呢?有研究认为,喜欢搞婚外情的鸟爸爸,生下的女儿们遗传到了乱搞基因,也比较喜欢搞婚外情。
最早的灵长目动物的化石,距今是6500万年,曾经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6500万年前,基本上就是恐龙刚刚灭绝的时候。不过发现的这些最古老的灵长类化石,和现代的灵长类动物相差很远。和现代的灵长类关系近一些的动物,出现在距今3400到5400万年前,始新世时期。人科大约出现在2300万年前,地点还是在非洲,地质年代是中新世早期。
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间实验室里,制造出了一个完全由雌性组成的蜥蜴新物种。这项研究并没有涉及到基因工程,仅仅通过一轮繁殖就完成了制造物种的过程。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布鲁斯·卡尔森,在象鼻鱼的身上观察到了感知觉系统的发展,这也是演化出新物种的关键。这个研究暗示,脑部演化迅速的物种——比如智人——如果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更有可能演化出新的物种。
三藏法师一行历经重重艰险,终于到达了天竺,不料问题也接踵而来,先是八戒被剁成猪排,其余三人又为谁第一个抵达终点,争得不可开交……人性真的是如此可悲吗?除了互相倾轧,互相伤害,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搞笑漫画日和的内涵,就让科学来揭开它吧!
比利时古生物学家路易斯@多洛 (Louis Dollo)1893年提出了一个生物进化的理论,认为生物在完成进化是不可逆的。如果一个特征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了,那么它就再也不会出现了。一项研究挑战了多洛定律,蛙类动物的下颌齿已经消失了2.3亿年,但大约200万年前一种有袋类树蛙重新进化出了下颌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