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植物病害的战争史。
——读《Plant Diseases: Their Biology and Social Impact》后感
如果要列出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水果,你会想到哪些“候选果”?苹果、橘子、梨、葡萄,应该还有香蕉吧。在刚过去不久的2010年中,共有超过1千4百万吨的香蕉从各个生产国运出,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消费市场。这个出口量,是苹果的3倍,葡萄的5倍。
作为贸易量最大的水果之一,香蕉可谓优点多多。比如,味道香甜、营养丰富、价格较为低廉。此外,没有硌牙的硬籽但有着天然包装的香蕉堪称是食用最方便的水果。按照《香蕉密码——改变世界的水果》一书作者,香蕉达人丹恩.凯波的说法,香蕉才是世界上第一种快餐食物。便捷的食用方法和几乎没有差别的标准口味,是香蕉留给麦当劳和肯德基的行业标准。
然而,在1月11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上,一篇深度报道却告诉我们,招人喜爱的香蕉有可能会从我们的食谱中彻底消失!这篇名为“我们失去香蕉”(We have no banana)的报道讲述了一个严峻的事实:起源于亚洲的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在重创了亚洲的香蕉生产后,正在肆虐澳洲大陆,澳洲的香蕉生产面临巨大的危机。如果4号小种最终登陆香蕉的重要产地,拉丁美洲,那么世界香蕉贸易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未来,我们可能不再有机会享用这种独特的水果了。
香蕉枯萎病:香蕉的世纪绝症
回想起来,这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喊出“香蕉灭绝”的预测了,《科学美国人》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都曾有过类似的报道。这些报道在谈及香蕉危机时,都会把矛头指向香蕉枯萎病。这个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香蕉枯萎病是由一种名为镰刀菌的土壤真菌所引起。在镰刀菌感染香蕉苗后,整株植物会枯萎死亡。更严重的是,镰刀菌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在土壤中的存活期最长可以达到20年。因为杀伤力大且持续时间长,有人将香蕉枯萎病称作“香蕉的艾滋病”。镰刀菌又被分成四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其中以最新出现的4号小种危害最大。
关心社会新闻的读者也许还记得,2007年,一个“香蕉致癌”的传言曾经让海南的蕉农们损失惨重。那次谣言的主角就是枯萎病4号小种。只是4号小种虽然也叫做“香蕉癌症”,但是对人体健康毫无影响。因为感染4号小种的香蕉苗都病死了,根本没机会结出供人食用的香蕉。
也许有人会感到疑惑,香蕉总是给人一种价格便宜量又多的感觉,香蕉产地众多,香蕉产量巨大。这么庞大的一个产业怎么可能被一种真菌给逼向绝路呢?这其实是香蕉产业的一个“特点”所造成的。
人造单品系:华蕉一统天下
虽然世界上的香蕉品种超过1000种。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生活在非香蕉产地,能享用的香蕉完全依赖于进口。而目前占世界香蕉进出口99%以上的香蕉,其实都一样,都是一个名为华蕉(Cavendish)的品种。这个据说是由英国探险家在中国南方农家院落中发现的品种,口味好,耐得起运输,是当今大多数香蕉种植者的不二选择,也是绝大多数香蕉消费者的唯一选择。只是,当人们发现华蕉对于枯萎病的4号小种完全没有抵抗力时,香蕉种植业这个人造的单品种体系开始感受到了灭顶之灾的压力。
让人感到有些黑色幽默的是,当年将华蕉推到垄断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其它,正是香蕉枯萎病!在1950年代前,人们同样大量种植和消费香蕉。那时候,人们心目中的香蕉,不是华蕉,而是一种被昵称为大麦克的香蕉品种Gros Michel。据资料记载,大麦克的果型要比华蕉的大不少,这意味着在果实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产量更大。而且,大麦克口味非常出色。丹恩.凯波更是给出结论,如果说大麦克的口味是哈根达斯级别的,那么华蕉的口味只能被认为是超市廉价冰淇淋级别了。此外,大麦克的果皮也比华蕉的结实不少,据说人们运输大麦克香蕉时,可以直接把它们扔进船舱而不用担心摔坏。对于非常依赖运输的香蕉产业来说,如此经得起折腾的香蕉堪称梦幻。处处不如大麦克的华蕉,那时只能无奈地呆在英国贵族的私人温室内,充当观赏植物。
只是,灰姑娘也会有穿上水晶鞋的一天。到了1950年代,对大麦克有着致命杀伤力的香蕉枯萎病的1号小种横扫整个拉丁美洲,整片的香蕉园绝收绝种。世界最大的香蕉消费市场,美国,面临失去香蕉的危险。当时的美国标准水果公司(现在都乐食品公司的前身)发现,华蕉对于1号小种有着不错的抵抗力。虽然它在其他方面都逊于大麦克,但是差距并非完全不可接受。于是,华蕉被匆匆忙忙地从温室里面请了出来,在中美洲大量种植以代替大麦克,进而扩展到全世界的各大产地,为人们继续贡献香蕉。
当时的香蕉业界也许没有想到,所谓前门驱狼后门揖虎,华蕉虽然抗得住枯萎病的1号小种,但对于之后出现的4号小种全无抵抗力。于是,到了21世纪,历史再次重现,人们又一次为“香蕉灭绝”问题而头痛。
拯救香蕉持久战:堵、抗、等待新种
香蕉,或者更精确地说,商业种植的香蕉,会不会真的灭绝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果说种植业是人类和植物病害的战场,那通常作为防御一方的人类已经在烽火中学到了如何战争。几十年来的研究,让人们对于枯萎病的病原菌、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作好了应对的计划:
A计划: 堵
从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开始肆虐亚洲的1990年代到现在,将近20年过去了,这种危险的真菌仍然没能传到拉丁美洲。这是因为枯萎病病原体的传播只能通过两个途径进行:含有病原体的土壤和被感染的香蕉组织。而土壤和植物组织恰恰都是各国边境检疫部门高度关注的目标,被严格禁止带入香蕉产地。现代化的检疫体系起到了封堵4号小种扩散的作用。除了边境线上的封堵,一些较为现代化的香蕉种植园也建起了自己的防护体系。各种可能的病原体载体,细小到附着在进出蕉园人员鞋底的土粒,都会被小心翼翼地处理。
在过去,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当香蕉园出现枯萎病感染的植株后,蕉农往往选择直接放弃这片土地,带着工具去新的地方种植香蕉。这样的做法,除了任由枯萎病病原真菌繁殖扩散,更会通过被污染的工具把病情传播到新的土地。 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采用简单的放弃策略,而是先用除草剂将发病的植株杀死,然后进行彻底的消毒操作,最后将病株的“尸体”深埋。这样的处理,可以将病情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
面对枯萎病4号小种席卷全球的趋势,封堵策略还会继续执行下去。不仅是为了防止病情进入“净土”,也是为了给其他应对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
B计划:抗
A计划仍在发挥作用中,但浩瀚的大洋没能阻止病情从亚洲扩散到了澳洲,人们对于拉丁美洲的“失守”也有了心理准备。毕竟,在运输规模膨胀的今天,更多更快的人员及物资交流给了病害更多的传播机会。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有效地治愈枯萎病4号小种,科学家和种植业将更多的希望与注意力放在了抗枯萎病4号小种的新品种上。
由于当年华蕉取代大麦克的短暂成功,寻找一种抗枯萎病4号小种且口味被消费者接受的香蕉自然品种来取代华蕉,成为了人们首先想到的方案。从1000多种天然品种中挑选出满足要求的品种并非不可能,事实上也有香蕉园主开始用这个方案来恢复自己被枯萎病扫荡一空的土地。
只是,华蕉成为产业宠儿已经有差不多60 年,香蕉产业从生产、运输、储藏、催熟到加工,所有环节都是根据华蕉的特性所设计。更换品种意味着整个产业链都需要作重大修改,需要投入的金钱将会非常可观。对小种植园主而言,这种修改也许意味着不可承受的经济压力;对消费者而言,这种修改也许意味着香蕉价格的飞涨。业界真正想要的,其实是一种能抗枯萎病的华蕉。
既然无法找到天然的合适替补,人工育种便成了唯一选择。
(待续)
附:
史上因品系单一造成作物灭顶之灾的例子还有Ent写作的《土豆1846》系列
要了解有性生殖相对无性扦插的更多优势,可见Ent《为什么出双入对是一个脑残的好主意》系列
很期待哈根达斯级的香蕉重出江湖
re
被说得心里长草,特想尝尝哈根达斯级香蕉啥味儿。不过看最后一段是不是希望很渺茫。。。。。。。。。
种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植物病害的战争史
那么米蕉、芭蕉什么的都是所谓的华蕉吗?
难道是亚种?不过香蕉千万别史啊,史了我吃啥
土豆悲剧会不会重演呢……无性生殖害死人啊!
无耻地要求游游和山要链上我写的土豆文和有性生殖文/_\\
大家这种自我引用的……自信精神值得鼓励!
再祈祷一句:香蕉千万别死啊……以前在家的时候遍地水果没感觉,现在出来了比较一下也就剩橙子香蕉葡萄能够长期稳定消费了……
看到香蕉葡萄勾起了我的痛苦回忆,想当年29cent的香蕉99cent的葡萄吃到想吐,然后回到中国心想荔枝龙眼莲雾山竹我来了,然后家里为我买了昂贵的进口红提迎接我……
这次要是回家,我先吃一个星期的樱桃草莓水蜜桃再出去见人……T_T
唔,既然大麦克都这么多年没有广泛种植了,那么1号小种会不会也消失的差不多了呢?如果是的话不就可以种回大麦克了么?
可以试试啊
作为一个吃货真的很好奇哈根达斯级别的香蕉是什么口味啊……
所以植物基因库很有必要
1号来了就拿出Cavendish,4号来了就拿出Michel
Big Mac同样害怕四号
内牛满面ing
4号居然通吃,这叫人情何以堪哪……
同期待哈根达斯级的香蕉重出江湖
很喜欢吃香蕉,方便,好吃还不贵,苹果已经超过了肉价,要是香蕉也灭绝了,还让不让人活啊?
哈根达斯在米国基本属于超市廉价冰淇淋级别
在日本虽然超市便利店什么的都有卖,可那不便宜啊……300多日元一小盒,可以吃一碗牛肉饭了
在中国的超市里也有卖的,不过可就不是牛肉饭的价格了,管够的话 基本上一顿简约的西餐了
香蕉在美国超市就是香蕉,几毛钱一斤,确实便宜,不愧是香蕉第一消费大国
oh~ 请留住美味的香蕉。
香蕉是一种懒人水果,因为它不用洗、不用削皮、不用吐皮吐籽、不用像西瓜那样切、剥皮比橘子柚子等容易、也不会淌汁不用洗手、可以单手拿着、还可以吃饱。。。
你真是总结出了香蕉所有的优点。。。我佩服你。。
说出心声了。。。。
嗯,总结得很好啊-。-
说起来,我更喜欢吃偶尔能买到的那种迷你香蕉,有麻点,很甜的~
神不为者,人为之。
科学万能,我们总有办法解决。时间问题而已
作为一个吃货真的很好奇哈根达斯级别的香蕉是什么口味啊……
请把香蕉放进冰箱冷藏柜。
既然计划B的内容是通过育种获得抗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的华蕉。。。并且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是有望做到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为啥不通过育种培育抗1号小种的大麦克香蕉。。
看来以后只能用黄瓜了啊
好邪恶的说、、、、
香蕉含有很多植物纤维,记得以前学生物的时候说是第六营养素,很不错的说
某些人告诉我们“这样紫啊”的花青素是第六营养素。
为啥子我一点 下集的时候 就出现 “404松鼠你迷路了”呢?
同时期待大麦克出现……
南美有一种个头不大的小香蕉,当地人叫银蕉,味道比大香蕉好很多,不知道到没到传说中的哈根达斯级。
以前前1号搞冧了一地哈根达斯,今日4号搞冧了大片的廉价雪糕,但60年过去了,哈根达斯还有机会付出不……?
广东人常说香蕉、粉蕉和大蕉都属于华蕉?
大蕉,粉蕉都不是华蕉,记得大蕉好像还要“烹调”一下才能做到好吃
其实对于香蕉产地的人而言,吃不到香蕉的可能性很小,毕竟一千多个品种呢
但是对于非香蕉产地的人来说,就有点麻烦,华蕉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唯一的香蕉品种了
转基因,转基因~
哈根达斯级的香蕉啊,这个比喻很有趣~
[...] 前文见拿什么保卫你,美味的香蕉(上) [...]
感觉那红色香蕉像是烂了的香蕉,看着就没食欲,变成那样他就不再是最受欢迎的水果了,我不想吃红的,黄香蕉才是王道,救救阿黄吧。。
在漳州吃过一种红皮香蕉,味道没啥特别,但好贵的说。。。
强烈推荐360安全卫士!
吃过红色的,很甜,比那个华蕉要甜很多
真有色香蕉呀??
没有香蕉的日子里,我要怎么去面对
话说俺们再把大麦克香蕉请回来不行吗、
喜欢香蕉,多棒的食物啊
今天吃到红色的香蕉了,味道一般啊。个头也小一圈……
大麦克我吃过,并不好吃,跟华蕉比起来香气差多了,只是口感更加偏向于有些酸的西贡蕉。不过美国人的口味,就这么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