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大多数时候来得悄无声息,似乎是一种温柔的疾病。但是糖尿病会造成很多非常痛苦的慢性并发症,也会导致相当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被称为“无声杀手”;而且糖尿病的一些急性并发症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既然糖尿病这么可怕,潜伏又深,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有没有得糖尿病呢?这就要从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说起了。
糖尿病标准的进化史
虽然糖尿病是因患者解出的尿液有甜味而得名,但尿中出现糖却是由于血液中的糖浓度升高造成的。自从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人们对糖尿病的关注就转移到了血糖。
但是血糖的高低变化是连续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于是以多少作为判断糖尿病的标准便成了个大问题:定高了的话,会造成漏诊,病情被耽误;定太低的话,可能会误诊,让没有得糖尿病的人接受不必要的治疗,造成浪费。
近30年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经历了多次变化。总的来说,人们希望在血糖的变化范围中找到一个截点,以此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7年,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美国糖尿病学会将诊断标准定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俗称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这个标准也基本为WHO所接受,此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一两个点的血糖检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因而可能不能准确反映这种高血糖状态。因此人们开始考虑使用反映较长期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中最重要的成分是HbA1c,因此一般用HbA1c来代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但当时的检测方法等硬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没能推广。如今,检测HbA1c的方法已经标准化,而且最新的结果表明,HbA1c检测与血糖检测相比,误差小、对样本储存条件要求更低、对并发症的预测至少与后者一样准确。因此,专家们提出,以HbA1c水平≥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截点。
2009年12月29日,美国糖尿病学会公布的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在糖尿病的原有诊断标准之外又增加了一条,即HbA1c≥6.5%也可诊断糖尿病。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和美国内分泌学院也采纳了这个标准。这个变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何为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A组分的某些结构与葡萄糖发生反应而结合形成的产物。血液中葡萄糖过多,意味着与血红蛋白A结合的葡萄糖也增多。由于血红蛋白分子被糖化后就保持不变。因此,HbA1c可以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检测时的血糖水平。
人类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发现这种蛋白,后来逐渐认识到它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许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都证实,降低HbA1c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尽管以前人们没有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它却一直在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作为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标准。
在2009年6月的美国糖尿病学会第69届年会上,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共同组织了国际专家委员会对HbA1c是否可以用作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了系统的证据回顾和讨论。国际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推荐使用HbA1c诊断糖尿病并发表了工作报告。2009年底美国糖尿病学会将这条新标准写入了2010年的糖尿病诊疗指南。
与目前使用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标准相比,HbA1c存在的优势很明显,比如相比血糖检测,其稳定性和精确度较高,而且不需要空腹或定时抽血。当然,HbA1c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它反映的是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对进展迅速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可能无法做出诊断,另外,价格也高于血糖检测等。
鉴于这些诸多因素,目前在中国要全面推广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还有一些困难。但无论标准怎样更新,我们还是应该改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以免步入糖尿病行列。
文字编辑:黄琳
貌似现在的查血糖就是查的这个吧?
“但是糖尿病会造成很多非常痛苦的慢性并发症”
如果不用西医即现在的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的话,是否还有并发症发生?古人应该也会得糖尿病,是否也有并发症呢?
按照另一种思路,并发症并不是因为糖尿病而产生的,而是因为现在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而产生的。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身体自我防卫的一种手段。
同理还有高血压等等。
您的思路开阔,可是也不能没有边际呀。您是没见过糖尿病患者吧?
糖尿病并发症老早就有,怎么能说是治疗引起的呢。血糖控制得越差,并发症出现得就越早越严重。
学习了!谢谢。
中医讲,若病情发展则进入消瘅期,即消渴病并发症期,可出现偏枯、仆击、痿厥、气满发逆、息贲等并发症,主要病机是“气血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
西医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心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
也不知道,中西两种角度说的并发症是否是一致。
不过,据说中医有较多治疗优势。比如并发症期的活血化瘀,西医也有很多活血化瘀药,西医血瘀就活血化瘀,中医则不同,每一种血瘀都是不同的治疗方法,气滞血瘀,就要理气化瘀,若是寒滞血瘀,那就需要温阳化瘀。
糖尿病这个定义还是西医的东西呢。中医里的治疗方剂也是后人临床完善的,不管西医做出什么样的诊断,我想,一切以病人为本,共同研究解决,中西谁能解决难题都将为患者带来福音!
LZ,这个标题有点标题党了吧。
相对于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波动的血糖测量来说,正如您在正文中提到的,HbA1C反应的是机体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情况,诊断标准应该是更为严格的,或许可以理解为诊断门槛的提高。
在内分泌科见习的时候,我们的带教老师就对以单纯的血糖水平诊断糖尿病提出了异议,同时极力推崇HbAc1的检测,原因就在于这个结果不易受某些临时性的外界因素的干扰。
当然,2.5%是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做文章的,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2.4%、2.3%呢~
芒果同学的思维真发散啊,呵呵。莫非又一中医粉?
中医粉?OMG,NO NO NO...
糖尿病在中医中对应消渴病,消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了。
而并发症,中医中也专门有一个词对应糖尿病并发症期:消瘅!也在内经中就记了。
《灵枢·本藏》:“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等等等等。
你真知道糖尿病如果不治疗都能产生多少并发症么?
建议只有的中医信徒在经过西医确诊得了糖尿病以后,都身体力行地支持祖国传统医药,坚决只吃消渴丸,宁死不用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
李医生,吃消渴丸犯规的呀,消渴丸里有格列本脲的。。。= =
高!这种内幕您都挖出来了……
中药里面不含西药成分的太少了,我本来只是磺胺过敏的,后来青霉素过敏之后一喝双黄连口服液就过敏……
糖尿病中医叫“消渴”,古来有之,也是有并发症的。
糖尿病的并发症不是由于治疗而引起的哦,是因为血管、神经以及好多器官长期浸在高浓度的葡糖糖中,而引发的相应的血管、神经等的病变,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过去人糖尿病一样有并发症,只不过没有吧并发症和糖尿病即中医所讲的“消渴”症状联系到一起吧。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XD
问问这个“由于血红蛋白分子被糖化后就保持不变。”是永久性的还是某一段时期内的特征?
这么说吧~~
红细胞的半寿期为60天。所以当某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被糖化后,它的状态就是一直持续到衰老死亡。
但对于这个人来讲,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反映的是此人在检查前8周左右的平均血糖水平。
看过相关的故事,--想不起来内容了。
问个邪恶问题,“虽然糖尿病是因患者解出的尿液有甜味而得名”这个是谁尝出来的。。。 = =|||
蚂蚁。
糖尿病最早诊断,就是从尝尿开始的…
糖化血红蛋白,简称HbA1c。这句错了。。
糖化血红蛋白英文是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缩写为GHb。
成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HbA(占95%-97%以上)、HbA2(占2.5%)、HbF(占0.2%),根据血红蛋白被糖基化后所结合糖成分的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分为HbA1a、HbA1b、HbA1c、HbA1d等九种,其中最重要的是HbA1c。
谢谢提醒。我改一下。
-_-新词难道会有被糖尿?
如果某些反转基因的死忠,患上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救命的时候,告诉他们现在量产的胰岛素是应用转基因技术改造滴大肠杆菌倒腾出来的………
标题有待商榷~从内容看没说降低嘛
糖尿病古称“消渴”,也是有并发症的
对了配图里这个是血糖仪还是胰岛素笔啊,看着像胰岛素笔,但胰岛素笔不是往这打的,看动作也不像调剂量。。。莫非就是血糖仪。。。长得好高级的感觉= =
这个看起来像血糖仪配的采血针。按一下,就在手指头上扎一下,血就出来了,滴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插到血糖仪上,过几十秒血糖值就出来了。每次采血换针头。
这样啊。。。
不是 是在测手指的末梢血糖哦
就是扎手指的,家里有一个。自己测着玩了几次。
那个测试条带很贵滴说。。。。幸亏爷爷的医药费全报的。。。。
为什么我都看不到图呢?
嘻嘻 看完评论又学习了好多
简直是随处可见……
我還以為有大的波動,還好。。。
终于排上队了~
受益匪浅,谢谢
得这种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那么糖尿病人吃的无糖食品安全啊?
不一定哦,比如无糖的糕点,虽然不含蔗糖,但是做糕点的面粉经过消化之后还是会变成糖,吃多了一样不行
我通篇看下来也没降低不降低的问题。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明知故问,以后该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用标题来吸迎眼球,拜托啦
确实有误导,糖尿病诊断标准哪能说变就变啊,这得惊动多少专家啊,给医保、保险公司带来多大的影响就不说了。况且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国际上都还没有统一,不如静脉血糖来的标准,又便宜。
人卫第七版 还没有更新 只是提了下
呵呵 今天刚上的课,老师讲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前几天看了一下丁香园那里关于糖尿病的讲座,看到崔版的文章就进来了。结果还是不是很懂。
[...] 最近美国和欧洲开始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一个新的诊断糖尿病的指标,松鼠会的文章有详细的介绍,简单的说就是把A1C大于等于6.5%作为进入糖尿病家族的门槛。但自从这个新标准面世之后,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
国内另外的胰岛素测试又是怎么回事?
至少医生说比血糖测试更准确。
胰岛素测试是检测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可以指导治疗,但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
目前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仍是血糖,美国已采用HbA1c,国内对此尚有争议,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国内此检测的方法尚未标准化,检测价格也较高。
我血糖临界,空腹是5。大夫说有胰岛素抵抗让吃二甲双胍。上网一查,发现这个跟多囊卵巢综合症也有关。好像是内分泌乱了,然后还会胖。但还是搞不明白这几个鸡和蛋的关系!求解~~~~~~~~~~
你好,你血糖5,是正常的,正常的人空腹血糖就是在5 - 5.6之间,过去认为空腹血糖6.10以下都是正常,可是美国ADA最新公布,降低了门槛,也就是说5.6以上的空腹血糖值都是不正常的。不知道你说的5,是多少,如果是5.6以下,那么正常。
糖尿病并发症 刻不容缓,预防是关键
我就是学医的,文章说的有一定道理
消渴丸是有含有格列本脲这个成分的,是有效的,这就是中药的过人之处,它明明含有有效地现代药成分却故不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