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状态下,两种“好产品”的标准应该是一样的,而在现实中二者相去甚远。
首页 >> 食品
打发蛋白,或许是做蛋糕的“核心技术”。在各种交流厨艺的论坛里,也可以找到各种打发蛋白的经验。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只有蛋清能够打发成做蛋糕的泡沫?打发蛋清的那些“技术要领”,是真有道理呢,还是习惯使然?
染色馒头让人不安,洗草莓洗出红水让人忐忑。这样的掉色不会是因为染色吧?其实,天然植物色素有水溶性的也有脂溶性的。天然的黑芝麻、紫米、花生豆都会给淘洗的水染色,破损的草莓也会染红水。这不能说明是用人工色素染色的结果。完整的草莓和圣女果应是不会染红水的,如果这时遇到异样的变色情况,恐怕真是买到用色素“美容”的家伙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某食物中的某有害物质超标了多少多少”的说法。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同一种有害物质,在同一种食物中,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一种“荒诞”的结果:有害物质在某个含量的一种食物,在一个国家是“安全”的,在另一个国家却是“有害”的。“安全标准”的意义,是低于它就“安全”,超过它就“有害”么?
最近食品和营养品制造商牢骚连连,他们原本喜欢给产品贴上各类健康认证,虽然多数都没什么依据。为整治这个混乱的市场,欧盟开始了证据审核程序。自2006年欧盟营养和健康认证规范生效以来,参加规范的各成员国已经递送了一大票诸如蔓越莓、鱼油以及其他一切我们能记得起来的“神奇成分“的审核请求。真是折戟沉沙,目前审核的900件申请中约80%都被驳回。
3月21日时,我们曾发布了一条资讯“汉堡和薯条能放1年而不腐败?”,一名美国营养学家Joann Bruso称,她把汉堡和薯条放置在架子上一年,而食物没有很大变化。
关于麦当劳是否会腐烂,读者老黄亲自进行了试验,并从4月20日至9月4日持续更新了汉堡照片,请看老黄的投稿。(9月4日最新更新)
前几个月奥斯卡获奖影片《海豚湾》摄制组暗访了Hump 餐厅,发现这家寿司餐厅出售鲸鱼肉,最后这家餐厅关张。现在《生物学快报》发表了一篇论文,详述了此次使用的技术。相关人员觉得,这项研究很及时地表明,我们可以利用基因技术来识别餐厅和市场上出售的肉类。
丹麦一项研究表示,经常喝大量可乐的男子精子数降低近30%,问题似乎不是出在咖啡因上,因为咖啡没有表现出类似效果,尽管咖啡中的咖啡因比可乐要多。
美国营养学家Joann Bruso日前称,她把某食品公司的汉堡和薯条放置在架子上一年,而食物没有腐败。
对此,该公司表示“正在向有关方面了解情况”。而中国营养学家感到“惊讶”,觉得即便在沙漠和冰箱冷藏室,汉堡包也不可能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