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基因编辑如同是科幻一般,但是今天,基因编辑已经发生在了人类身上,发生在了本不该被编辑的两个婴儿身上。
首页 >> 艾滋病
HIV作为一种病毒无疑是成功的,人类与其缠斗至今,才勉强打个平手,让感染者与病毒共生——前提是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情况并及时治疗。而为了让这项医学成果惠及更多感染者,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更多人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接受检测。
作为在社区、医院和公共卫生层面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超过10年的专业工作者,尤其是曾经在多个医疗机构中从事职业安全防护与教育的外科医师,多年的经历告诉我,诚恳的沟通、不懈的努力以及直面事实真相的勇气,才是真正解决存在于感染者和医务人员中有关疑虑和矛盾的唯一办法。
“艾滋病是一个时间和努力问题;它不需要来一场科学革命。社会不应当低头认输或寻找替罪羊,应造就一位新学者,他将以自己的研究促成巴斯德革命和遗传学革命的综合。如果我们其他医生在拖延时间,那不是因为我们受困于过时的概念,而是我们缺少巴斯德!”-帕特里斯.德布雷,免疫学教授,法国巴斯德研究院
在规范治疗下,HIV感染者的发病时间被成功推迟了。越来越长的HIV带毒生存使得一些原本并不明显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由于HIV并不会在短期内威胁患者的生命,另一些与HIV无关的疾病反倒更容易增加死亡率,例如丙肝、肝硬化、尿毒症等等。对于这部分携带有HIV的器官衰竭患者,移植有没有可能挽救他们的生命呢?
重庆一名95岁高龄的骨折患者在住院期间“竟然被要求检查梅毒”。其家属认为医院这种行为涉嫌乱收费,并构成对“患者的侮辱”。然而,了解些医疗常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术前进行感染疾病筛查的确是有一定必要的。
一种新疗法试图让一种特殊病毒寄生在正常艾滋病毒上和宿主争夺用于自我复制的蛋白质资源,从而令艾滋病感染者患上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的时间延长,并降低艾滋病的患病率,这种新的治疗思路是否有效还有待检验。
一名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病人,在2007年接受了骨髓移植,捐赠骨髓者具有一种遗传突变,携带这种突变的人群不太容易感染HIV。接受骨髓移植近4年后,这名曾经的艾滋病患者体内似乎哪里都没有艾滋病毒了。研究者表示“研究结果强有力地表明,在这名病人身上艾滋病被治好了”。
在对抗HIV的路途上,我们做到了一些,需要做的还有更多。艾滋病日,一个从事艾滋病治疗和研究工作的临床医生,向关注这个话题的朋友们带来艾滋病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防艾滋病,谁主动谁被动有很大差别!” 世界上看起来最不像偏方的偏方:“如果你的孩子慢性便秘,没准和喝牛奶有关,不妨停止喝奶看看有没有用”
坚果好吃壳难剥,松鼠们和你一起敲。让我们把知识变得丰满起来!
南非科学家于7月19日在《科学》上发表文章,报道了一种阴道凝胶可以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这是人类首次确认阴道凝胶可以用于艾滋病的防控。
近日,科学家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试图治疗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可以攻击人的免疫T细胞,而免疫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所以如果让造血干细胞含有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基因,就可以让新生成的T细胞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